close

教育部昨舉行國教學生學習精進論壇,李家同、陳超明等學者在會中指出,小學基本學力缺乏品質管制,致年級愈大、落後愈多、愈難補救;更有偏鄉國中畢業生,會考英、數全都拿不及格的C。

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建議,要從小一就建立層層把關的基本學力品管機制,要求老師不能放棄任一個小孩,等國中畢業才補救已來不及;同時要因材施教,針對不同程度學生,用不同教材、考不同測驗,會考應考更多基本題;補救教學也不能淪為伴讀,要確保學生有基本學力。

李家同說,台灣的教育整體不錯,但有兩大問題,一是許多偏鄉學童連最基本的程度都沒有;其次,即使通過升學考試的優等生,基本能力可能也不足,主因是小學完全沒品管,會考則只考難題,忽略基本學問。

李家同舉例,有兩所偏鄉迷你小學,3-6年級共37位學生,只約半數、18人可全部寫對英文字母;另一所國中一年級16位新生,有6人寫不全字母;某國中二年級32位學生,只有5位寫對簡單的爸爸、媽媽等英文單字;還有一個偏鄉專科學校,專四學生的數學只有小四學生程度。

李家同說,今年會考英、數都有1/3考生拿到C,很多偏鄉國中7成學生英、數都拿C,甚至全校國三生這兩科都拿C,但他們其實可能已學會某些基本能力,只是會考不考,政府不應打擊這些學生;反而某些拿A或B的學生,不見得有基本能力。

有應用外語系大三學生、甚至名校碩士畢業生,連基本的英語be動詞都搞不懂,犯下「They is」、「She are」等要命錯誤。

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也指出,偏鄉國小應屆畢業生過半數、甚至逾9成寫不全英文字母,顯見國小補救教學未落實。

陳超明說,國中會考定位不明,若當成基本學力檢測,應該出更多學生會答的基本題,但會考卻被當成診斷測驗、分發的依據,要診斷學生哪些東西不會,導致出太難,讓偏鄉弱勢生沒成就感而放棄學習。

arrow
arrow

    快樂頭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