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PISA調查/數位教學愈多 閱讀、數學愈差
2015-09-30 08:20:16 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/專題報導
近幾年國內外瘋數位教學,日前由OECD(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)籌畫的「學生基礎素養國際評比PISA」(簡稱PISA)調查發現,課堂上老師使用電腦及網路教學時數愈多的學生,PISA成績愈差。
此調查結果明顯顛覆國內教學潮流。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,為了讓學習多元豐富,使用網路與電腦教學已是世界趨勢,但此調查確實也是濫用電腦的警訊。
68國家中 瑞典最熱中數位教學 學生成績擠不進前10
台灣頻率低 數學居第4
該調查是依據OECD共68個會員國學生在課堂、校外使用電腦時數,以及老師把電腦作為教學工具的時數,與學生成績進行交叉分析。
其中,瑞典最積極把電腦、網路作為教學工具。瑞典學生每天在校網路使用時間平均為39分鐘,超過平均值25分鐘。不論在閱讀、數學與科學等PISA成績,都未能擠入受評比國前10名。
根據PISA分析,在課堂上每天使用網路超過4小時的學生,閱讀能力、數學能力及數位閱讀、數位數學成績結果均最低。香港、台灣、南韓較少把電腦運用在教學上,PISA成績都排行前幾名。如台灣最新的數學PISA排名第四,台灣的數學教學很少使用電腦。
林騰蛟認為,PISA主要針對15歲完成基礎學力的學生測驗研究,國中小階段必須透過反覆練習,才能內化成自己的學力。例如數學計算,光是看老師秀幾張圖表、影片,無法理解;學生必須親自練習,才能真正理解。
林騰蛟表示,這份調查也顯示了國中小階段不能完全依賴電腦、網路作為主要教學工具,只能把數位教學作為輔助工具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